醫者仁心|藥房成長萌行醫夢 愛上攀石悟醫患真諦 簡煒文願做保護者:陪病人一起走下去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1/22 08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1/25 18:39

分享:

分享:

由於童年有部分時間在醫院藥房成長,因此泌尿外科專科醫生簡煒文自幼有機會觀察到醫院的眾生相;加上就讀中學時曾到醫院任義工,慢慢發現身為醫護人員除了需注重知識、技術水平外,還有一種行醫心態比前兩者重要,而這份心態更成為他後來行醫的宗旨。更沒想到的是,原本被他視作放鬆消遣的攀石運動,在一步步攀上高峰的過程中,卻讓他慢慢領悟到自己想追求的醫患關係真諦。

 

童年在藥房「成長」

談到立志成為醫生的契機,簡煒文坦言與在醫院藥房任職藥劑師的父親不無關係。由於當時自己年紀尚幼,加上家中沒人照顧孩子,因此父親有時只好帶同他一起到藥房上班照顧。因此某程度上,他部分童年都在醫院的藥房成長。

直至其後升讀中學,他曾到病房做義工,過程中他觀察到醫生、護士等醫護人員細心照料病人的情況,以及彼此融洽的醫患關係。他表示:

「當時我慢慢喜歡上醫院的環境,亦令自己確立了成為醫生的志向。」

其後他與幾名志同道合的同學,一同順利考入醫學院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行醫盼與病人同行

因為喜歡做手術的原因,簡煒文後來亦選擇泌尿外科作為專科訓練。在訓練期間,他曾為一名患有膀胱癌的伯伯進行小手術,幫助他順利排出小便。由於伯伯已經留醫了一段長時間,其太太亦會經常探望他,因此簡煒文與他們兩夫婦後來已相當熟絡,已經視他們為半個家人。

後來伯伯病情發展至晚期階段,身體已經正在接受紓緩治療,最終他因尿道感染等原因病逝。數周後,簡煒文突然收到一份由利是封摺成的紙扇禮物,原來是伯伯太太為了答謝他過去一直照顧丈夫所贈送,這份心意讓他大為感動,亦讓他體會到「視病人為半個家人」的同行心態,似乎可以成為他行醫的宗旨。

「不用擔心,這段路我會和你一起走下去。」

簡煒文自言這是他經常與病人說的一句話。他感同身受表示,可以想像到每位病人在冷冰冰的手術室等待接受麻醉時,親人又無法陪伴,其實都會感到十分孤單。他坦言:

「作為醫護人員,知識、技術固然重要,不過更重要的是能夠給予病人一個同行者的感覺。陪伴病人及家屬一起走過這段抗病之路,令他們走得更有信心,更有生活質素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攀石悟出醫患真諦

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理想醫患關係,簡煒文笑言是從攀石牆上領悟所得。他憶述指,以前曾在伊利沙伯醫院工作,每當經過加士居道天橋過海時,都會經過一幅高大的攀石牆。當時他心想自己在此工作多年,卻從未踏足這個攀石牆,於是報讀相關課程進行訓練。

他解釋指,一般攀石運動需兩人合作,其中一人會在石牆上攀登,另一人則會在地面進行保護,指導攀石者的下一步,協助對方攀上頂峰。經過多次在地面的保護者協助下上攀上頂峰,飽覽到璀璨的景色後,他慢慢發現:「這不就是自己理想中的醫患關係嗎?」

他形容指,病人就像攀石者,而醫生則是地面的保護者。病人如要攀上頂峰,擊退病魔,首先必須靠自己一步步攀上去;另一方面,醫生則在地面觀察,同時給予指示,為病人提供最適合的「登頂路線」選擇指示。

「只要病人願意繼續在『攀石牆』往上爬,我都會繼續在地面擔任『保護者』角色,陪伴他一起走下去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錯過女兒成長 感激妻子犧牲

因為攀石的興趣,簡煒文表示自己有時會帶兩個女兒到攀石場試玩,一方面希望可以花多些時間陪伴她們成長,另一方面也想她們從中學習到堅忍的精神。

「當攀到最高峰前,其實目標越近越困難,只要捱過最後幾步,到抵達目標時才可以獲得滿足感。」

不過,他亦坦言醫生的工作有時會令他錯過女兒部分的成長階段,不過他感激太太一直成為家庭的最大後盾。自女兒出生後,他感慨太太甘願犧牲大量私人時間去陪伴女兒,對家庭的付出相當多,因此他至今始終十分感激太太對家庭無私的奉獻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